以往,我們總是借助照明來欣賞作品,而日前于上海城市雕塑中心開幕的“身體·媒體國際互動藝術展”上,來自中、法、美、荷等11個國家的12位藝術家的作品卻非比尋!鼈儽旧砭蜁l(fā)光。當觀眾戴上熒光標志進入展廳,迎來的是一個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,然而這片黑暗卻帶給大家不同尋常的視覺體驗。
來自阿根廷的米蓋拉·羅斯切爾德帶來的《眼淚殺手》是本次展覽上唯一不用電源、不會發(fā)光的作品。它講述了一個關于連環(huán)殺手米蓋拉·羅斯切爾德的故事。在展區(qū)內,回字形地擺放了73本由單幀圖片構成的“電影書”,巴掌大小的書由40張黑白照片組成——當觀眾快速翻看時,照片變成了連動的影像,F(xiàn)場,排起了長隊,大家邊翻動小書,邊觀看自己“放映”的“電影”。
曾與上海雙年展失之交臂的荷蘭藝術家戴歐·楊森的作品《行走的動物》此次也現(xiàn)身展覽。這個僅僅靠PVC管組成的巨型怪物,在風力或者人力的推動下,可以有節(jié)奏地行走;日本藝術家的作品《旅途》讓一行行文字在你的指尖清晰地滑過;當你將手指滑過白紙,一串文字隨之出現(xiàn),這是朱里安·邁爾特設的《指紋》,其實他只是在手指下方安裝了儀器;走在地上,杜震君作品《清潔》中的匍匐者將追隨你的腳步,用掃帚、抹布等為你擦洗……
《失重》就像個超大型的游戲。六架可搖晃的控制臺各設一邊,中間是綠色投影組成的網(wǎng)格,上面是一些代表星體的粒子在游動著。觀眾在控制臺上不停地搖晃帶動網(wǎng)格形成波動,阻擊粒子,一旦停止搖晃,就可能受到粒子的襲擊,控制臺將劇烈顫動。
此次展覽由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、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共同主辦,藝術家龔彥以及法國策展人里查德·卡斯特里策劃。
不過,在看到展覽優(yōu)勢的同時,不少藝術家也對新媒體藝術表示了擔憂。有關人士指出:“新媒體藝術創(chuàng)作不在于宣傳科技的力量,而是應該找到新的美學觀點。否則,技術至上的傾向將導致藝術屬性的流失和思想上的弱化!比欢芏鄥⒄顾囆g家則認為藝術家負責提供創(chuàng)意和關懷,工程師在技術上實現(xiàn)作品,并不存在藝術被擠壓的現(xiàn)象,而且世界如此廣大深奧,藝術家也未必一定要在創(chuàng)作中占據(jù)絕對的主導地位。
作為策展人,龔彥表示,新媒體互動展覽并不是簡單地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,而是通過作品互動,使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的理解與交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