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曉燕:落難公子中狀元
桂曉燕
“落難公子中狀元”這句寧波老話,表達了舊時讀書人希望通過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理想,也是許多傳統(tǒng)戲里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。
老寧波熟悉的越劇《珍珠塔》,就是一個“落難公子中狀元”的典型。方卿因家道中落,從“高富帥”淪為窮光蛋。有心赴京城趕考,怎奈盤纏錢無從著落。為此到姑媽家借錢,不料被姑媽百般奚落,錢沒借到,氣倒吃飽。表姐陳翠娥愛方卿有志有才,贈他傳家之寶珍珠塔,鼓勵他發(fā)憤圖強。方卿不負表姐厚望,果然蟾宮折桂,狀元及第。以前遭的窮、受的氣、倒的霉,統(tǒng)統(tǒng)煙消云散。不但和陳小姐喜結(jié)良緣,而且扮成道士唱道情,將姑媽回敬一番,大大地揚眉吐氣。
傳統(tǒng)戲里的狀元,幾乎個個是風度翩翩的年輕帥哥,常被皇帝招為駙馬。然而,戲劇畢竟是戲劇,事實并非如此。自從隋朝創(chuàng)建科舉制度,一直到清末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,1300年來,有記載可考的駙馬狀元,只有一個,名叫鄭顥,唐宣宗將長女萬壽公主下嫁給了他。
我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,大致上經(jīng)歷了從世襲制、察舉制到科舉制的演變過程。夏商周三朝實行的是世襲制,不看才能只看血統(tǒng),出身豪門世族才能當官,寒門子弟難以出頭。這種制度最不公平最不合理,相當于最大的制度性集體舞弊。西漢開始出現(xiàn)了察舉制,由地方長官在轄區(qū)內(nèi)進行考察,選取人才并向上推舉,那就要看地方長官的眼光和品德了。起源于隋朝的科舉制,是中國的“第五大發(fā)明”。它打破世族門閥壟斷,通過考試選拔人才,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相對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。對中國的社會發(fā)展和文化繁榮,產(chǎn)生了重大影響。
中國1300年科舉史上,共產(chǎn)生狀元600名左右,其中我們寧波有狀元13名。
寧波的第一位狀元張孝祥,人稱“甬上第一狀元”,是特別值得說一說的。張孝祥,鄞縣桃源鄉(xiāng)人,南宋豪放派詞人翹楚,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(1154年)殿試第一。這年科考,是南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科考?忌腥瞬艥鷿,名家如云,如大詩人陸游、楊萬里、范成大等,競爭異常激烈。年方23歲的青年才俊張孝祥,不但力挫群雄,更關(guān)鍵的是,他擊敗了權(quán)傾朝野的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塤。
秦檜萬萬沒有想到,自己的孫子,竟會失掉早已內(nèi)定的狀元桂冠。他知道秦塤的最大對手,是才高八斗、名滿天下的陸游。為此秦檜放了個毒招,指使主考官在禮部主持的省試(相當于明清時期的會試)中,直接將陸游淘汰出局。這樣一來,秦檜以為自己的寶貝孫子,就天下無敵了。于是在省試的榜單上,秦塤竊居第一,張孝祥第二,一個名叫曹冠的第三。
人算不如天算。在接下來的殿試中,宋高宗看到推薦上來的前三名試卷中,第一名的言論跟秦檜的如出一轍,毫無新意;看到第二名,眼前一亮,不由得拍案叫絕!洋洋灑灑一萬四千字的策論,不但文采飛揚,酣暢淋漓,針砭時弊,振聾發(fā)聵,而且書法極佳,有大書法家顏真卿之風。宋高宗毫不猶豫,將張孝祥點為頭名狀元,曹冠榜眼,秦塤為探花。
這是南宋歷史上最霸氣的狀元,也是寧波最霸氣的狀元!
科舉制誕生后的初期,顯示出生機勃勃的進步性,尤其是唐宋兩朝,通過科舉考試脫穎而出的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才,如繁星滿天,熠熠生輝。到了明清時期,由于統(tǒng)治者推行八股文等種種原因,科舉制度逐漸僵化,顯現(xiàn)出諸多弊端,被世人詬病。
雖然科舉制度已經(jīng)退出歷史舞臺,但是科舉首創(chuàng)的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不但沒有消失,反而在全世界得以發(fā)揚光大。據(jù)傳,現(xiàn)代西方國家的文官考試制度,就是對中國科舉制度的借鑒和發(fā)展。而今世之高考,盡管存在一定問題并受到各種批評,但是人們迄今找不到比它更合理的替代制度。所以,同學們還是要積極對待考試,包括高考。當然,如果已經(jīng)盡力了,而未能金榜題名,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路可走。比如名落孫山的愛國大詩人陸游。
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|
去年,省委省政府經(jīng)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、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。寧波舟山港實現(xiàn)了實質(zhì)性一...
詳細
|
習近平總書記2·19和4·19兩次重要講話,從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全局和戰(zhàn)略高度,科學回答了事關(guān)新聞輿論事業(yè)...
詳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