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民網(wǎng)·獨家報道】日前,有媒體報道,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因為一名男子在出故障的ATM機上惡意取款17萬余元,便以盜竊罪判處其無期徒刑。一時之間這個新聞引發(fā)了網(wǎng)友的熱議。10月17日,新民網(wǎng)連線了上海翟建律師事務所的著名律師張培鴻,他表示,該案不該定為盜竊罪,而應該作為民事行為中的不當?shù)美,由銀行提起民事訴訟。
作為一名從事刑事訴訟多年的律師,張培鴻律師對于法院認定該男子為盜竊罪,向新民網(wǎng)提出了他的四點不同看法。
首先,客戶持卡在ATM機上提款的行為屬于一種民事合同行為。如果是借記卡,以帳戶內(nèi)事先存入的金額為限;如果是貸記卡,則以預先約定的透支額度為限。但是這個“限”,是由銀行而不是客戶來執(zhí)行的。也就是說,持卡人并不需要在提款時把握自己卡內(nèi)的金額和透支的額度,金額的限制是由ATM機憑借卡上的信息記憶并執(zhí)行的。
其次,持卡人在機器上取錢,除非機器提示有故障不能操作或者無法提供服務,客戶均有權(quán)推定其運行正常。經(jīng)由正常的程序得到的款項,應屬正常的民事行為,即使銀行方面事后舉證證實機器因為故障致使程序無效,也僅屬于一個民事法律關系層面的問題,而不應作為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依據(jù)。
第三,當客戶在一臺機器上取款超過了借記卡內(nèi)的存款額度或者貸記卡上的透支額度,仍然繼續(xù)惡意取款時,首先要承擔責任的是機器及其機器所代表的銀行,因為限制及制止惡意取款的權(quán)利與責任均在事先的合同中授予給銀行,除非機器的故障是由持卡人故意造成的。
第四,取款人惡意持續(xù)取款的行為為道德所不齒,為道義所不容,為道理所不許,屬于沒有合法根據(jù)得到利益的行為。對于這樣的行為,可以由銀行方面以正當程序進行追討。但是,取款人的行為并不符合盜竊犯罪秘密竊取的特征。因為他持自己的卡取款,無論取多少次,為了取走多少錢,所有交易信息都會記錄在他自己的帳戶中,不具有秘密性。同時,他反復上百次提款,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,在這段時間里,不但其他取款人不能取款,而且他的外貌等信息也將被攝像頭錄下,很容易被發(fā)現(xiàn)和追究,同樣不具有秘密性。
最后再分析所謂“逃跑”的問題。刑法中的合同詐騙罪有卷款逃跑的可以進行客觀歸罪的規(guī)定。但是,盜竊罪沒有這樣的說法:我因為你的失誤得到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,構(gòu)成的只是一種民事上的債的關系,你找不到我,只是對你的訴權(quán)、勝訴權(quán)及勝訴的成本造成一些影響而已,這種影響并不足以改變事件的性質(zhì)。
張培鴻律師認為,本案該男子的行為,首先沒有秘密竊取銀行機密的行為,其次他是用屬于自己的銀行卡取錢,沒有進行盜竊或者侵占的故意,只是因為巧合而碰到了銀行的漏洞,取了法律沒有規(guī)定可以屬于他的錢款,這就屬于為民事行為中的不當?shù)美,而不該作為一起刑事案件來定罪?/p> |